导航


当前位置:首页>资讯>民航新闻

国产首架ARJ21支线客机交付

       2015年11月29日,我国ARJ21新支线飞机从上海飞往成都,正式交付给成都航空公司。这是继11月2日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后,我国航空工业又一重大突破。标志着国内航线首次拥有自己的喷气式支线客机,标志着我国走完了喷气式支线客机设计、试制、试验、试飞、取证、生产、交付全过程,我国具备了喷气式支线客机的研制能力和适航审定能力。起飞前,中国民航局向成都航空公司颁发了单机适航证、无线电台执照和国籍登记证。国家邮政局发行了ARJ21新支线飞机纪念邮票。


  ARJ21新支线飞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新型涡扇支线飞机,包括基本型、货运型和公务机型等系列型号,座级78~90座,航程2225~3700公里,主要用于满足从中心城市向周边中小城市辐射型航线的使用要求。2002年4月国家批准立项,2008年11月28日在上海成功首飞。首飞以来,先后投入5架飞机进行试飞取证,累计安全试飞2942架次,5258小时。2014年4月9日,赴北美开展自然结冰试飞取得圆满成功,实现了3万公里环球飞行。12月30日,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了ARJ21新支线飞机型号合格证(TC)。今年3月16日,在全国15个机场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航线演示飞行,体验飞行乘客达到1866人次。11月8日,通过了飞行员型别等级测试(T5测试),首批10名飞行员获得航线飞行执照。完成了正式交付前的所有工作。

  通过ARJ21-700飞机研制,我国走完了喷气支线客机设计、制造、试验、试飞全过程,攻克了鸟撞试验、全机高能电磁场辐射试验、闪电防护间接效应试验等一大批重大试验课题,掌握了失速、最小离地速度、颤振、自然结冰、起落架摆振等一大批关键试飞技术,掌握了一大批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,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,积累了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经验,初步探索了一条“自主研制、国际合作、国际标准”的民机技术路线,构建了民机技术创新体系,建立了民机产业体系,提升了我国产业配套能级,培育锻炼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民机领军人物和人才队伍,为C919大型客机项目顺利推进开辟了道路,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
  成都航空公司于2010年成立,自成立起全面参与到国产民机的研发、制造,建立健全了ARJ21飞机风险管理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,探索建立国产民机特色化服务模式和适合的商业模式,加强与局方和中国商飞公司的沟通协调,致力于建设成为国产民机的实验基地、运营基地、实训基地、技术支援基地和示范基地。目前,成都航空已为ARJ21飞机运行储备飞行人员、航务人员、机务人员、乘务人员,全部通过FSB训练。在安全、组织、资金、特业人员,运行保障、航材及工装设备、运行合格审定、市场航线准备以及品牌推广等方面,制定出具有超前性、科学性、可操作性的十余项保障方案,为ARJ21飞机示范运营奠定基础。

 ARJ21飞机在示范运营初期是以成都为基地,点对点的模式,围绕有利于飞行安全、运行保障的原则进行航线编排。按照中国民航有关规定,ARJ21飞机接收后,成都航空空载试运营三个月后,将正式载客示范运营。